中国人最早讲述海外华人的故事,是31年前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北京人在纽约》的开头有这么一幕:姜文扮演的男主角王起明带着老婆孩子全家移民美国,他站在灯红酒绿的纽约街头喊道:
“看,这就是纽约,这就是曼哈顿!纽约,我王起明来了!”
93年的时候为了拍这部电视剧,郑晓龙和冯小刚贷款150万美元赴美国取景,电视剧拍完之后,轰动一时。
它催生了无数中国人的“赴美梦”,也让“唐人街”一词被人们熟知。
电视剧的结局并不美好,但这也催生了那一代人将“赴美”视为改变个体命运的机会。他们远离家人,爱人,远渡重洋,追寻财富和梦想,用青春去换取原始资本。
他们就是赴美的“一代移民”中的一员。
某种程度上,我觉得电视剧拍的还是过于美好。
“一代移民”实际上是那些在纽约华埠满目可见,终日劳碌的身影。
由于语言、文化的障碍,多数人只能活在偏隅,用劳力支撑生计,然后寄钱回家,为的是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给孩子更多求学资本。
1 个体的命运由谁来决定?
如今打开社交媒体,很有意思的论调就是:
中国GDP世界第二,治安良好,各方面实力也都在与日俱增,无论是货币,还是话语权,在全球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反观美国,不光种族歧视严重,还动不动就有大规模的枪击案,经济赤字夸张,物价攀升,巨大的美元债务危机,两党剑拔弩张,股市泡沫,超高的失业率,这完全可以说是处于水深火热中。
不可否认,这里面确实有大部分是真实的。但有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数据是,截至2022年底,美国华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43.5万人,占美国总人口的1.6%。
并且每年还有着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移民到这样一个充满挑战和问题的国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先说一个比较客观的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至今才45周年,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与发达美国的起点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相比较美国自1894年开始就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至今已经保持了130年的时间)然而就是这样劫后余生的中国依靠着战后一贫如洗的基本盘,带着“落后就要挨打”的信念,从加入“世界牌局”到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只花了短短四十年。
咱先别提什么大腿的,这世界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算盘要打。相比日韩,拥有14亿庞大人口基数的第二大经济体想要追赶强国,追求独立发展自己,靠的终究还得是自己的智慧方针,拼的是硬实力,决策,反思,勇气和毅力。
中国有自己的宏伟蓝图,个体也有个体的命运,先有家的和平和富足,才会衍生出更多的梦想和追求。
改革开放至今,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华人移民走出去,有的回来了,有的持续在海外发挥影响力,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就是:移民永远都是从现有的发展水准朝着更高的水准地区流动的。
2 真正的差距在于信息渠道和认知。
网上很多人对于移民的观点,首当其冲就是:是不是都觉得是中国“不好”才移民美国?一声叹息,其实真相呢?
其实恰恰相反,正是生活很好甚至越来越好,才有更多的余力去发展自身,条件好了,生活更富足了,才有更多选择,才有能力走出国门。
就好比前面提到的电视剧,几十年前中国人选择移民美国可能只是为了打工,赚美金,寄回家贴补家用,在当时收入水平和汇率优势,跟国内相比较差距是巨大的。
现如今国内和国外的基本薪资水平差距还是比较大。
但有一个现实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几乎没有差距,某种程度上远超过美国普通百姓。无论是基础建设,高铁的速度,还是地铁的安全,还是海淘的快速便捷,还是住房的品质,还是基本医疗的及时满足,义务教育的普及,目前,中国其他经济强市与美国同类城市的对比差距也在日益缩小。
所谓的差距,看到好的一面,也看到悬殊的那一面,比如科技,商业,教育,等等等等。
因为我们再卯力个二三十年,未来究竟会怎么样,无论是我们,还是老美们:都还真不好说。
这点,从老美对中国高新科技发展卡脖子的态度上就可见一斑。
往期阅读:AI禁令再升级!165页法案落实对华AI和芯片投资限制
普通人移民的原因无非就那么两个:子女教育,个体发展。
美国有超过4500万移民,每种文化都有它独特的优势所在。对于所有的移民来说,家国情怀,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深刻情感,不会因为简单的地理变迁就改变的。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变化的另一面,也有些事不会变,如星空从开始到永恒。
3 知识,就是权力!
美国的教育资源如今还是世界顶尖,这个毋庸置疑。同时拥有众多世界顶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拥有吸引顶尖人才的资本和土壤。
美式教育体系的核心是:鼓励独立思考,重视创造力。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写作的量很大,但很少被要求去背诵什么东西。美国学校教育是一个观察、发现、思考、辩论、体验和领悟的过程,这就回归到了掌握和运用知识本身这件事情上。
你要问知识是否等同于“权力”?我说是。
法国哲学家福柯就直白地阐述了:“知识即权力”。任何权力关系的背后都有一套知识话语,没有专业知识整理的人很难解开。知识本质上可以是权力的延展,纵观历史,某些阶层或者个体,因为掌握了某项知识,就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影响他人的权力。
基本所有送孩子去读书的家长,无非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先进的教育资源,站在更广阔的维度去看待世界,将来也可以拥有更多对生活选择的自由罢了。
美国是一个移民的熔炉,对于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比较强,说到底,人们之所以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完善个体自身,而不是成为别人想要你成为的那个“副本人生”。
其次是美国也没大家想得那么危险,虽然大规模枪击案和种族歧视确实存在,但这并不是美国生活的全貌,实际上,美国的许多城市和社区都非常安全,犯罪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电视剧和电影,现实生活中也没有那么多阴谋、混乱和凶杀案。
普通人自己的奋斗故事就已全是汗水和眼泪。移民美国,依然需要刻苦、勤劳与乐观,还有幸运。幸运未必人人都会有,即使生活在角落仍自强不息,这或许也是第一代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4 中国政府的真实态度
我们再来看一下我们国家真正对于留学人员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支持出国,鼓励回国,来去自由!
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是大势所趋。即使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将子女送到国外交换,游学、在海外置业或置产也是很普遍的现象。
“走出去”或“请进来”的自由恰恰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自信。
在吸引人才回国方面,中国政府早已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包括吸引高端人才的“高精尖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
只要我们人是通过正规渠道出去,不触犯底线(美国也有美国的底线,想问题不要单想一面),那么咱们这边都会放行,其他国家也都准入。两边合理合法,当然就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
说到底,本质上大部分普通中产的想法就是:我现在在国内可以过的很舒适,有房有车有工作有企业,有退休金,要不是为了孩子,我干嘛去折腾,一把年纪了从头开始,我图啥?
叫外卖不用担心外卖刺客,小成本创业也很容易活下去,人情冷暖也都在熟悉的网络之中,中国那么大,只要我能放得下对一线城市的执念,我也可以早点退休,选择一个安逸的小城市度过余生。
5 普通人身份规划都有哪些途径?
最后再来跟大家聊聊普通人移民美国的一些常规路径是什么:
美国职业类移民就分为两个方向:有才和有钱。
如果你获得过国际、国家知名奖项,发表过多篇论文,著作,有相应的原创性贡献。你可以试试申请EB1A杰出人才或者NIW国家利益豁免,现在有1年半到4年多的排期。如果你没有那么拔尖,但是美本美硕学历加上相关工作经验的,可以选择EB2或者EB3,但EB3基本上适合的都是在美国读大学毕业后的学生去走的一种途径,基本需要耗时6-8年的雇主担保,青春换绿卡而已。
参考排期表:2024年7月公告排期及未来排期走势展望。
对于咱们国人来说其实还有都周知的EB5投资移民,老法下15年开始排期8-10年,为什么有这么久的排期,也是因为很多人通过这个法案拿到了身份。所有的移民类别里,EB5投资移民批复率占所有签证的70%,新法案下目前乡村项目现在无排期,80万美金起投。最快90天身份合法化!
重点来说说最后一种,普通平民百姓也有资格移民美国的这么一种路径。
6 为什么要选择EB5投资移民
EB5移民法案自1990年创设以来,历经三次修订,现已成为所有移民类别中,无年龄要求,审批时间短、条件限制无,只需资金来源合法的一条移民捷径。
2022年3月15日,美国国会授权批准了《2022 EB-5改革和诚信法案》,对《移民和国籍法》做了修订,在投资额、审理速度、配额分配等申请人关心的重要议题上,均给出明确立法。新法在每年10000张的签证配额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拿出32%(3200张)签证给三类项目做了单独的预留。其中20%(2000张)给乡村地区,10%(1000张)给城市高失业率地区,2%(200张)给政府基建项目。
同时新法开创性的推出的最利好留美家庭的重大举措:乡村项目优先审理vs双递交(允许I-526和I-485同时递交),实现了申请人提前合法在美常住。
在当下,通过新法EB5可以实现全家绿卡,只要作为附属申请人的孩子年龄处在21周岁以下且未婚,就可以一步到位解决身份困扰。
除了双递交和无排期快速绿卡的优势以外,选择一个正确的项目,也可以完成快速还款,最快3-4年。
比如现在无公告排期也无隐性排期的乡村项目!
该项目956F收到了批复,同时526E也在陆续的批复当中!
撰文|贝特曼咨询
图源|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